2025年10月25日至26日,由阳光心健主办的李焰教授《叙事治疗在心理工作中的运用高阶》培训课程圆满落幕。本次高阶课程,李焰教授围绕家庭关系中的亲子、夫妻、老人关怀等议题,通过“痛点拆解-技术教学-实操演练”的闭环设计,帮助心理从业者突破家庭场景服务的应用瓶颈,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下面跟我一起回顾下课中的精彩瞬间吧!

课程伊始,李焰教授以“复习-反思-提问”为脉络,搭建起与初阶、中阶课程的衔接桥梁。通过6-7人小组讨论,学员们围绕“初中阶课程中印象深刻的理念”“叙事治疗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实践运用”展开深度分享,同时提出实践中的挑战与知识困惑——从“外化对话如何落地”到“支线故事挖掘的难点”,问题直击实操痛点,为高阶课程的针对性学习奠定基础。
本次高阶课程以“家庭关系”为核心场景,李焰教授从“个人与家庭生命周期”切入,结合叙事治疗的哲学观与实操方法,分模块拆解心理工作中的关键议题,每一部分均以“理论+案例+对话策略”的形式,让抽象的叙事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工作方法。
李焰教授首先梳理了“个人生命周期”的六大阶段(独立成人、新婚成家、养育新人、子女成长、家庭空巢、夕阳晚景)与“家庭生命周期”的八大阶段,并强调:“个体与家庭在特定阶段面临的转折压力,是自然过程而非病理问题;当个人出现心理症状时,往往是家庭卡在了某个发展阶段。”这一视角让学员重新理解“问题”的本质——不是“人有问题”,而是“关系或阶段适应有挑战”。
同时,课程明确叙事治疗的核心哲学:“个人透过问题总会发展出韧力与宝贵特质,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跳出‘问题建构’,看见问题背后的意义与可能性。”

课程中,李焰教授结合多个经典真实案例,带领学员探索不同家庭场景下的叙事工作方向。不同于纯理论授课,本次高阶课程设置多场沉浸式实操练习,模拟夫妻、亲子冲突场景;“老人角色扮演”让学员体验“不纠正、只陪伴”的沟通方式,切实掌握老人服务技巧。练习后通过“反馈复盘”,快速优化提问逻辑,确保技术落地。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分享的学习收获真挚而深刻。一起来看看吧

学员感想:
某社会机构心理咨询张老师:处理亲子关系咨询时,课程里的“见证对话”技术很管用,之前帮闹矛盾的母子看见彼此“默默关心对方”的细节后,他们的关系明显缓和,这比讲大道理效果好太多。
某企业心理咨询师王老师:企业员工的焦虑常和家庭关系相关,比如职场妈妈的“工作-育儿平衡”困扰,可以用课程里的生命周期视角和支线故事挖掘,帮他们理清家庭与工作的价值关联,缓解内心冲突。
某高校心理健康杜老师:高校学生常因原生家庭影响陷入自我认同困境,课程里“解构问话”和“支线故事挖掘”的方法,让我能更精准地帮因父母期待而焦虑的学生,看见自己“努力平衡学业与自我”的力量,不再困在“不够优秀”的问题叙事里。
某监狱系统咨询师张老师:服刑人员多有复杂的家庭创伤,课程教会我们用“在地性故事挖掘”技术,从他们“想给家人补做一件事”的细节里找力量,比单纯说教更能帮他们建立改造的内在动力。
两天的课程虽已落幕,但叙事治疗的探索与实践仍在继续。正如李焰教授所说:“叙事治疗不是一套固定的技术,而是一种‘看见人、尊重人’的态度。”相信每一位学员都能带着这份态度,在未来的心理工作中,用叙事的力量点亮更多家庭的“和解之路”。
Ø 11月7-9日,王琳丽老师《常见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