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身都是坏习惯怎么办?”“我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呢?”“我就想让孩子早点睡觉,他就是不听!”各位家长是不是也有此类的烦恼但却找不到方法呢?那让我们看看杨云华老师在阳光心健2023年9月2日开展的“青少年教育”工作坊中为大家分享了哪些内容吧!
首先杨云华老师在讲课前进行了几个简单的小游戏:嘴巴和手都一样,嘴巴和手不一样,摸鼻子和交叉摸鼻子游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大家感受到了习惯的形成。让我们来看下学员的精彩表现以及分享吧。



“有时间限制会着急一些,会容易做错”
“看着别人做容易被打乱,得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做就行了”
“一开始手都不知道放哪,几次做下来后就熟悉了,手自然而然就知道放哪了”
通过游戏与分享,大家感受到了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了,就是一个人在一件事和一个动作当中不断重复,不断累积,达到了一个习惯。所以当孩子有不好的习惯时,比起矫正,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来慢慢替代那个坏习惯会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些。

课程中,杨老师让学员们分别写下自己想养成的五个习惯和希望孩子养成的五个习惯。大家分享交流后,有人问到,那我家孩子一开始挺积极配合的,后来就不坚持的是为什么呢?
为此杨老师也指出了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具体化、最小化以及时间化。比如看一本书,可以协商好是哪本书,一天一页,甚至一段也是可以的,不要就随口说你要看课外书,那目标性不明确,孩子执行起来也困难。
同时阅读的时间放到任何时间都可以,比如今晚有个聚会回来迟了我就不看了,或者我今天晚上作业多我也不看了,那这样的不连贯性也不利于习惯的养成。
最后在习惯的培养中要做到给予对方及时反馈,这样对方才有动力,不能施加太多压力,因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给动力的时候也应该慢慢来,不能一蹴而就。最终我们目标的形成总结来就是:积累次数,养成习惯,提升效能感,强化身份感!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感受吧!
某高校学员:杨老师有句话让我醍醐灌顶,“培养一个好习惯来替代坏习惯,而不是矫正坏习惯。”感觉自己之前对孩子在习惯养成这方面的引导方向可能是错误的,今天收获良多,会开始学习调整方向,非常感谢杨老师的分享。
某企业单位学员:让孩子读课外书时,要放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完成的,才能养成习惯,要不然今天突然没有时间阅读了,那就永远也养不成习惯,我家孩子就是这样的,读书断断续续的,希望这次回去可以好好利用今天学到的东西。
通过这次的主题工作坊,参与者更懂得寓教于乐,更好地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我们也期待下一次的体验与分享,那下周六我们“与创伤对话,浅谈创伤治疗”主题工作坊再见吧,期待大家的参与!